智能制造發展的新趨勢,經過多年培育,我國智能制造已經取得長足進展。總體上看,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從初期的理念普及、試點示范階段進入試點示范引領、供需兩端發力、多方協同推進的新階段,通過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行動、大力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開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
智能制造發展的趨勢與重點發表時間:2022-12-05 18:13 智能制造發展的趨勢與重點
智能制造是先進制造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代表著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方向。 智能制造發展的新趨勢 經過多年培育,我國智能制造已經取得長足進展。總體上看,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從初期的理念普及、試點示范階段進入試點示范引領、供需兩端發力、多方協同推進的新階段,通過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行動、大力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開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制造業重點領域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當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7%、75.1%。智能制造成為推動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呈現出以下三個新趨勢。 智能制造的人本化。人本智能制造是智能制造發展的新理念,智能制造的發展開始重點考慮社會的制約因素,智能制造系統設計正在納入人的因素,人的利益和需求日益成為生產過程的核心。譬如,人機合作設計和人機協作裝備的推出,使人從許多機械化生產中解脫出來,人與機器可以發揮各自優勢,協作完成各項工作,推動產業模式的變革。 智能制造的多領域集成發展。在早期,智能制造主要側重于物理系統的感知與集成,隨后開始與信息系統進行深度融合,近年來則進一步與社會系統進行融合。在多領域集成發展的過程中,智能制造通過不斷融入更多的制造資源、信息資源和社會資源,催生出預測制造、主動制造等數據驅動的制造新模式,使制造模式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制造系統從數字化走向智能化。 企業組織形態發生較大改變。隨著智能制造技術的日趨復雜,傳統產業鏈的模式正在被打破,終端客戶傾向于選擇完整的解決方案。相應地,制造企業的生產組織和管理方式也正在發生重大變革,以客戶為中心和數據驅動更為普遍,企業組織架構正在向扁平化、平臺化方向轉變。
智能制造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我國制造業正在積極適應智能制造發展的新趨勢,并且在一些關鍵領域和技術上搶占了優勢地位。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 智能制造的一些基礎性技術存在短板,使多領域集約發展的根基不牢。目前,我國已經掌握了長期制約產業發展的部分智能制造技術,包括機器人技術、感知技術、復雜制造系統、智能信息處理技術等。以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但智能制造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仍存在短板。比如,我國工業軟件實力較弱,工業仿真設計軟件基本被國外壟斷,高檔數控機床、智能傳感器等對進口的依賴程度較大,很大一部分新材料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無法開展應用轉化等等。 智能制造發展的突破重點 未來一段時期是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關鍵時期。應搶抓這一歷史性契機,通過一系列政策創新積極引領我國智能制造進行戰略性的重點突破,實現我國制造業的“換道超車”、跨越發展。 筑牢技術底基,夯實智能制造發展核心動力。強化人工智能、認知科學、仿生制造等基礎研究,推動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在智能制造中深度融合發展。聚焦制造業企業生產全過程,以“揭榜掛帥”方式集中資源,攻克一批共性和關鍵技術,突破精密加工等先進工藝技術。圍繞工業母機、智能傳感等關鍵領域,整合資源力量建設智能制造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 深化推廣人本化的應用,拓展需求側拉動作用。智能制造技術重在應用,因此,應根據人的特性和需求,打造出可供選擇的多元化應用場景,培育推廣智能化設計、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業態。聚焦企業、行業等轉型升級需求,打造典型應用場景,推動企業各環節智能化改造,探索有效推廣路徑,實現智能制造從點到線到面的系統發展。
|